万亩平台千亿量级百倍努力
狠抓大平台,加快做大做强制造业家当,是应当抓住的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当前,广东实施“大平台”提升行动,积极打造一批“万亩千亿”园区载体,培育壮大园区特色产业,擦亮区域产业“金字招牌”,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之于肇庆,举全市之力建设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下称“肇庆集聚区”),打造“万亩千亿”高水平现代化产业承载大平台,是落实制造业当家部署要求的头号工程,也是破解内外双重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重要抓手。
当前,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实现融合发展、强强联合,规划建设指挥部成立一周年之际,肇庆集聚区市管起步区30多个计划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签约、动工,在新的高度展开现代化产业建设新篇章。
本版撰文:刘亮施亮王焌鑫统筹:吴帆施亮
新春伊始,肇庆提出“再造一个新肇庆”。当前,肇庆正大力实施“筑巢”行动,着力将肇庆集聚区打造成为“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核心引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构建以肇庆集聚区为主阵地的“1+1+N”园区发展格局。
2021年底,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肇庆迎来有史以来布局面积蕞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地。
这里是肇庆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肇庆着力将肇庆集聚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此不断优化“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对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制造新城。
这里是肇庆建设全省科技创新产业化的示范高地——肇庆着力将肇庆集聚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区,通过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构建“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市加速产业化”的创新协作发展格局。
这里是肇庆支撑“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的重大产业平台——肇庆着力将肇庆集聚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统一,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
“努力将大型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先进制造业集聚的‘航空母舰’,为肇庆加快实现‘两个定位’目标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肇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表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肇庆集聚区。
“去年4月14日,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指挥部成立,今年4月14日恰好成立一周年,我们‘试一试’,试出了千亩可供开发建设的工业用地,试出了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园区配套,试出了今年30多个签约项目。”肇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体制机制上,肇庆成立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指挥部,在全省率先构建“领导小组+指挥部+国有开发公司”的开发运营管理模式。今年,肇庆集聚区在全省率先实现管理机构实体化运作,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实现融合发展。
开发顺序上,肇庆划定了137平方公里的“2+5”起步区,包括鼎湖莲花—四会富溪、四会大沙2个市管起步区和端州区、高要区、鼎湖—肇庆新区、四会市、肇庆高新区5个地方起步区。
配套硬件上,肇庆落实了1.5万亩用地规模,完成了1万亩征地工作,推进总投资800亿元的12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安排专项债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50多亿元,签约信贷资金额度310亿元。
产业选择上,肇庆集聚区重点布局打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3+2”产业集群,其中市管起步区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等“1+1+2”产业链。
当前,肇庆全力构建“1+1+N”园区发展格局,加快肇庆集聚区“万亩千亿”高水平现代化产业承载大平台建设,确保全年全市园区储备“熟地”8800亩以上。
肇庆集聚区市管起步区着力推进管理架构实体化运作,加快系列规划编制,加强用地收储管理,加快优质产业导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年收储土地6000亩以上、筹集各类建设资金80亿元,打造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万亩千亿”大平台。
肇庆持之以恒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创新打造服务企业的“全肇办”模式,提供产业项目审批验收一站式代办服务,确保产业项目在肇庆集聚区快速落地。
“肇庆将高标准建设一批承载产业主平台,打造更多千亿、百亿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地。”肇庆集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肇庆将不断加大对大型产业集聚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等产业平台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园区良性滚动式发展。
“万亩千亿”平台,疾驰而不息,成长正当时。
一年时间里,肇庆集聚区高标准推动规划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平台破局起势;今年重点推进产业落地,市管起步区新引进优质项目30多个,计划投资额136.8亿元,预计年产值共250.3亿元。
肇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曾多次强调:“抓得好,就能赢得主动;抓不紧,就会错失机遇,影响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
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等大会研究部署,提出要推动政策集成、要素集中、功能集合、产业集聚,加快打造万亿级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布局重大产业项目的核心平台之一。
肇庆集聚区规划建设指挥部成立一周年以来,肇庆集聚区从“规划画”逐步变成“实景画”。肇庆集聚区建立了扁平化管理及运作机制,全省率先实现管理机构实体化运作,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实现融合发展;划定了137平方公里的“2+5”起步区,开展了10余项规划编制,落实了1.5万亩用地规模;推进总投资800亿元的12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引进投资额近400亿元的250个产业项目;安排专项债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50多亿元,签约信贷资金额度310亿元。省专项用地指标、土地收储、专项债资金、新修道路管网、新投产项目等指标居全省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前列。
经过考察协商,深圳好博窗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肇庆一拍即合,选择落户肇庆集聚区。公司投资总监郭依凡说:“肇庆集聚区区位优势明显,邻近重点供应商和客户,未来将成为公司生产智能门窗控制系统的重要阵地,也是产品对外营销的重要窗口。”
发展空间广阔,肇庆集聚区市管起步区,东至四会大沙,西至鼎湖永安,处于肇庆产业基础优厚的中轴线;往北是肇庆国家高新区,拥有小鹏汽车和宁德时代,是广东汽车产业重点平台;往南是金利省级高新区和临空经济区,金利拥有五金、压铸、电镀、化工等配套产业;对外与佛山大型产业集聚区(佛北战园)联动组团,佛肇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合作共赢。
大面积、成熟优质且极具价格优势的集中连片工业用地,这在珠三角尤为稀缺宝贵。肇庆集聚区深入实施“筑巢”“引凤”行动,全力打造“万亩千亿”的高水平现代化产业承载大平台。当前,肇庆集聚区已备好“熟地”2400亩,为项目落地快速供地。
日前举行的肇庆集聚区集中签约、开工仪式上,31个计划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签约、动工,涵盖、两轮电动车、工业铝型材等领域。
两轮电动车行业领头企业——台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在肇庆集聚区投资建设电动车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达10亿元。“肇庆办事效率高、政务服务好、营商环境优、发展潜力大,与企业发展战略契合,这些都是我们选择肇庆的原因。”台铃公司副总裁顾忠沁告诉笔者,50多天就把签约合作敲定,土地也完成平整准备,马上可以施工建设,“肇庆集聚区速度”名不虚传。
做优服务“软环境”,打造经济“强磁场”。在肇庆集聚区,项目需要快落地,“熟地”现成即有;需要快动工,“双容双承诺”政策可先建后验;需要快办证,专人专班全程服务代办……肇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党政企常态化沟通、肇商·市长面对面协商等机制,全面落实惠企扶企政策,持续擦亮“全肇办”品牌,坚决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让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一批省、市重点政策优先落地肇庆集聚区,也让政策叠加优势愈发明显。
梧桐展枝凤凰来,肇庆集聚区规划建设指挥部成立一年以来,新引进250个产业项目,投资额近400亿元。“重大优质项目的签约落地,将为肇庆集聚区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基础,为加快建设肇庆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肇庆市投资促进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温振雄表示,接下来将以肇庆集聚区为核心载体,招引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链主”型重大优质项目落户,全年力争引进制造业项目110个以上,投资总额300亿元以上,全面掀起产业集聚区“大建设、大招商”新热潮。
当前,肇庆“主导+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1168家,新能源汽车及产值提升至700亿元,平均每8.5天落户一个项目在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肇庆制造业正乘势而上,蓄势待发。
迅猛发展的背后,是肇庆聚焦大型产业集聚区,不断构建高质量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条强链、补链、延链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正逐渐明晰。
链主领衔培育壮大“主导+特色”产业集群
一名“链主”、一条产业链、一套工作机制……催生一个千亿级或百亿级产业集群。
,是肇庆首家年产值突破300亿元的工业企业,也是肇庆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链主企业;瑞庆时代,是全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也是肇庆动力和电池产业链主企业。
近年来,两家链主企业发挥领衔作用、支撑作用、磁场作用,初步形成了覆盖整车和、电机、电线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生态链。
为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突破1000亿元、动力和产业达到500亿元,围绕链主企业,肇庆创造性探索了“联合招商”等机制,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强链补链,积极向上下游延伸。
梦谷汽车零部件生产、宇界锂电池隔膜萃取设备生产、星际智能门窗综合基地、森盛新材料总部及生产基地等一批项目,纷纷在集聚区市管起步区内正式签约,不仅聚焦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将补足配强金属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特色产业。
在招商引资扩大存量的基础上,肇庆还聚合政府、市场、社会力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高级化,带动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截至2023年3月底,肇庆“主导+特色”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值已提升至700亿元。
产业空间是肇庆实现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更广阔、更高质的产业空间,才能有效衔接产业集群重大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利于肇庆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
作为大湾区蕞大发展腹地,肇庆拿出992平方公里土地,打造未来产业强市的“核心引擎”、产业集聚发展的“航空母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平台。
首期划定的“2+5”起步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2个市管起步区就有2.3万亩连片工业用地在等待优质产业。按照规划,市管起步区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等“1+1+2”产业链。
经过一年开发建设,肇庆集聚区正从“规划图”变为“实景画”。137平方公里的“2+5”起步区内,平均每8.5天落户一个项目。今年仅用3个多月,市管起步区已成功签约引入高质量制造业项目32个。良好的招商态势和发展预期,为实现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
强链、补链、延链不仅仅要在产业链上做文章,还要全方位强化提升组织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等配套链条。
在创新链条实现全链提升方面,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经过多年孵化发展,成功入选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特色产业园区”,园内36家规模以上新能源智能汽车相关企业被科技部确定为创新型产业集群,一批存量企业也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顺势转型,智能制造研究院为肇庆智能网联发展应用增添创新力量。
未来在集聚区产业服务配套上,肇庆还将规划建设邻里中心,提供社区化生活配套,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配套优质资源,推动应用型高等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还将强化面向全流程研发环节的科研创新配套设施,构建“技术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创新体系”,以服务应用型创新为主,配套低密度创新聚落组成的研发设计空间、中试检验生产线组成的应用测试空间、“总部办公+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综合功能的孵化加速空间,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强链补链延链集群发展,肇庆风云正起。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