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肇庆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admin6个月前 (09-27)肇庆产业信息30

  低空俯瞰建设中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陈聪聪 摄

  科技是头部生产力、创新是头部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时指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五年来,三亚市重点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着力推动南繁科技、深海科技、航天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以崖州湾科技城、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为主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三亚高质量发展。

  搭建种业科创平台,为南繁硅谷汇聚先锋力量

  今年春节后,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相继与中国种子集团、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启动了“揭榜挂帅”项目,围绕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探索打造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样板。该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表示,联合启动“揭榜挂帅”项目有助于头部时间把科研成果运用到产业发展中,有效促进形成“企业命题、院校答题、市场评估”的创新创业良好机制。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已拥有17.2万平方米物理空间,配备科研设备7200余台(套),设备资产超过6亿元。22个院士创新团队、123名项目博士后和900余名海南专项研究生汇聚一堂,依托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子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速产生科研成果。

  近年来,三亚市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为核心,打造开放共享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服务南繁硅谷建设。中国种子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种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形成了“检测前端、田间服务、实验室管理、成果转化、经营创收”的种业全产业链条。

  “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统筹现有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打造以海南为中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种子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科技战略力量。

  布局海洋科创集群,为深海科研构建技术体系

  “我们从2020年10月备案,到2021年9月厂房完成竣工验收,实现了启动一年内竣工交付。”招商三亚深海科技城开发有限公司产业经理张乃君表示,得益于崖州湾科技城创新用地模式,以“承诺制”代替“审批制”,以极简审批加速投资建设,招商三亚深海装备产业园项目实现了早开工、早建成。目前,该产业园已经引进了3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初步形成了深海科技产业“小生态”。

  近年来,三亚市锚定打造国际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推动中国船舶集团、招商局集团、哈电集团等多家深海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崖州湾科技城,促进深海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海洋科技产业链条。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浙江大学(海南)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等产业创新共享载体正在加快建设,南山港科考母港已初见雏形。

  2022年,崖州湾载人深潜工程实验室和深海照明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运行,“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先后入驻。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三亚集聚,一个崭新的深海科技新高地正在蓄势崛起。

  建设新兴科创园区,为信息产业提供培育空间

  2022年2月,“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成功发射,目前已成为南海观测的重要环节。“4颗卫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牵头,联合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内多家企业共同研制。”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副总经理刘陶忠介绍。

  近年来,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围绕卫星研发、测控、数据接收与处理、应用开发与运营等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航天航空、海洋科技、空天信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已引进和孵化300余家企业,形成了“北有文昌航天发射,南有三亚卫星应用”的航天产业格局。

  空天信息产业硕果累累,数字经济发展同样欣欣向荣。

  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近年来着力打造三亚市大数据中心、三亚市互联网双创中心、三亚市互联网信息产业基地等平台,积极布局互联网娱乐文创、跨境电商、数字科技核心产业,园区在册企业已超过600家,带动就业5000余人。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吸引重点领域的互联网行业企业和资本进驻,推动产业、资本、人才和信息“四维”融合,建设三亚市数字经济领域标志性产业平台。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如今,三亚已成功落地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年的11家增加到现在的2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旅游胜地三亚,正在把“科创高地”打造成新的城市属性,向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王旭表示,三亚将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用地、建设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提供好政府服务保障,进一步培育高水平科研院所与研发机构,全力推动重点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再引8家企业入园

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再引8家企业入园

  原标题: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再引8家企业入园   “聚力服务•共创未来”——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招商服务中心盛大开放暨新一批入园企业签约仪式日前在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举行。经过一年的建设,园区迎来了项目招商中心盛大开放,和新一批8家企业正式签订入园协议。这标志着中南高科肇庆端州项目的发展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将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

中国十九冶智慧郫都科创服务园区科教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中国十九冶智慧郫都科创服务园区科教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智慧郫都”科创服务园区科教基地建设项目现场。   近日,中国十九冶承建的“智慧郫都”科创服务园区科教基地建设项目(一标段)正式开工。   “智慧郫都”科创服务园区科教基地建设项目(一标段)位于成都市郫都区,项目占地面积约30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科研楼、会议中心等,可同时容纳400人以上开展教学、1000人以上举行会议...

五城五问五策:对标国内先进城市肇庆如何发力?

五城五问五策:对标国内先进城市肇庆如何发力?

  每个城市各有发展高招,厦门成功打造“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上海通过服务国家大战略,成为了全国城市发展典范;南京求“新”复“古”打造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武汉通过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产业集群打造,走上复兴之道;长沙抢抓中部崛起战略机遇,以“黑马”姿态强势崛起……   在上周肇庆市党政代表团密集...

产业驱动指数三年增长106%!临港集团科创园区体系能力指数正式发布

产业驱动指数三年增长106%!临港集团科创园区体系能力指数正式发布

  10月24日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举行的2023临港集团创新发展大会上,“临港集团科创园区体系能力指数2023”正式对外发布。   据介绍,该指数由临港集团与上海市研发平台中心共同发布。指数包含创新策源、产业驱动、科创服务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以2020年为基期计算年度指数与增效。   从2020年的基数100,发展至2022年...

区领导现场调研推动陈塘科创园建设

区领导现场调研推动陈塘科创园建设

  4月9日,区委书记李学义,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学明等区领导深入陈塘科创园项目现场,调研建设进展情况,并召开陈塘科创园现场调研推动会,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区领导一行认真查看陈塘科创园环境建设情况,详细了解项目进度、功能分区等相关情况。陈塘管委会负责同志现场对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在随后召开的现场调研推动会上,李学义指出,陈塘科创园是河西区推动...

启迪协信:打造有温度硬科技的科创高地

启迪协信:打造有温度硬科技的科创高地

  科技创新强音回响,科创强国步履铿锵,在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各种科创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科创园如何吸引科创人才、项目、企业落地,怎样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也成为了不少园区面临的新难题。现在我们将走进武汉经开区的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去寻找答案。   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开园于2019年,地处武汉核心地段,办公环境优美,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但...

园区的未来还要看这里!

园区的未来还要看这里!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2002年开始正式开发建设,是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核心项目,区域总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0万人(其中学生规模约10万人),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目标是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体系和环境功能一流的国家创新基地。   科教创新区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