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庄陂头神村惊艳历史:编钟出土之地、纪晓岚亲家公庄黄大铭、乾隆“下马石”
原标题:公庄陂头神村惊艳历史:编钟出土之地、纪晓岚亲家公庄黄大铭、乾隆“下马石”
春秋青铜编钟出土之地、纪晓岚亲家博罗名人黄大铭、乾隆御赐神道碑“下马石”、博东县政府旧址……种种******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惠州市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在这片4 .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代代口口相传。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当地对外旅游的名片。
南都记者日前走访陂头神村获悉,该村将历史古迹与乡村风情结合,全力打造成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名村,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乾隆为纪晓岚亲家平反 御赐神道碑“下马石”
陂头神村位于公庄镇南部,共有正子、陂头神、大沥、下罗四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13平方公里,总人口3065人,共607户。走进大沥村小组,一座雄伟的明清时代客家围屋首先映入眼帘。
南都记者看到,该围屋坐东朝西,四周围墙用石灰、河砂、卵石混合夯实而成;整个围屋只在祠堂右前侧的围墙开设一个大门,大门朝北偏西。在大门口的右侧,有一只黑石狗,上刻“泰山石敢当”,朝西摆放,面向河对岸。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石狗一直都是单只,这是古人挡煞用的摆设”。
围屋被当地村民称为“大沥江夏第”。据了解,黄氏家族宅第多冠于“江夏第”,且围屋大门前曾有一条河,流入公庄河,故村子称“大沥”(当地话“大沥”意为深河沟)。数百年来,从大沥江夏第里走出的人才众多,蕞为知名的当数黄大铭。这位出生在博罗公庄大沥村的黄家子弟,从罗浮山下走进繁华京城,官至江南道监御史,成为纪晓岚亲家。
据有关史料记载,幼年黄大铭因能言善辩,记忆力强,素有神童之誉。乾隆乙酉年(1765年),黄大铭考取拔贡,入朝任七品小官。他为官廉洁自律,对于请托一律拒绝,所以没有人敢找他“走******”,后从七品小官升至从五品的江南道监察御史。
黄大铭这一为官品性,备受当时乾隆身边名儒纪晓岚赏识。纪晓岚不仅仅在皇帝面前推荐黄大铭,更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黄大铭的儿子。后来,因奸臣陷害,黄大铭获罪下狱并亡于狱中,享年57岁。乾隆获悉事实后,下旨为黄大铭平反,命将其遗体运回家乡厚葬,并御赐匾牌一块,特许黄大铭与其父黄淡川神道碑各一座。
据传立此神道碑时,乾隆曾下了道圣旨:凡经由大沥之士,无论官阶大小,一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为此,当地人称两座神道碑为“下马石”。如今,这两座神道碑备受尊崇,名声极大,已成为惠州市不可移动的文物。
1985年,这里出土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编钟一套7枚,震惊考古界。陂头神村大沥村小组村民黄来苟因为修建房屋,在江夏第附近竹林里挖土,无意中挖到一个硬物,随后一套(七件)完整的春秋战国青铜编钟重现在世人眼中。
经过考古人员的现场挖掘,七件完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套青铜编钟出土。这套编钟表面有精美花纹,编钟两面声音不同。国家文化部音乐研究所的专家认为,编钟音质清脆,音阶准确,属于春秋时期的产物。他们还认为,这七件编钟不是中原的产品,乃广东本土铸造,是“土特产”,极有可能是缚娄古国帝王宫廷用品,这也是《吕氏春秋》记载的先秦时代神秘缚娄古国存在的又一证据。
出土了惠州惟一发现的春秋战国青铜编钟,陂头神村大沥村与黄氏家族,重新获得外界关注。
“江夏第”、“黄大铭”、“下马石”也成为陂头神村打造公庄古村的重要载体。2014年起,陂头神村先后投入约165万元修缮了该村历史和红色文化旧址,包括八甲神纪念广场、博东县政府旧址、黄大铭下马石纪念碑、大沥小组编钟公园及黄大铭廉政广场。还结合自身优势,利用编钟出土之地等优势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加强乡村文化内涵建设。
陂头神村的地名由来也颇为******。据村民介绍,陂头神村村道边有座神庙,神庙里供奉的是一位特殊的人——— 刘公。这位刘公没有得道升仙的故事,却备受陂头神历代村民景仰,甚至让村名从“陂头”改成了“陂头神”,以示纪念。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公名刘智,江西人,明代洪武年间在博罗为官,为人正直,体恤民情。上任不久,刘智出巡来到公庄,此时正直大旱,百亩良田无水可饮,禾苗枯黄,村民欲哭无泪。刘智召集各方商议,拟在公庄河上游修筑一座拦河坝,引水灌田。当地名为八甲方,于是他称这个水坝为八甲陂。从此,八甲陂成为陂头神村等八甲地区农业灌溉水源。600多年后,当地依旧靠八甲陂灌溉农田。
为了纪念刘智,八甲陂村民为他建坛设碑,他的雕像纪念碑设在陂头神村良田中,雕像两侧还有两块石碑,为清代嘉庆与同治年间刻录,讲述刘公为官经历。这两块石碑一度遭遇不测,被拿来当作铺路石,后来村民找回,重新立在新建的刘公庙两侧。刘公庙前原本有七个立起的土堆,每个土堆上插着旗杆,上面挂着多个一米多高的圆形打灯笼,当地人称七星墩。每到节日,夜幕降临之时,村民点上灯笼,如同七星伴月,乡民踏月到庙祭拜。
陂头神村还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耕地1823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甜玉米等。村内还有白云山果园、大沥竹园200亩。陂头神村找准村庄发展的切入点,以土地经营权、乡村公共设施、乡村田园风光等资源入股,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平台等,实施村企共建,协同推进乡村振兴。
陂头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子廷说,2015年,该村采取村企合作方式,创办陂头神乡村旅游有限公司,由陂头神村注册成立,交由职业团队承包经营管理,推进乡村振兴。村里出资源,企业出资金,成为主要的合作模式。陂头神村以村委会旁一块闲置土地经营权入股,村旅游公司出资500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承包期为30年,村旅游公司除每年上交13万元承包费外,还要拿出10%的利润给陂头神村委会。
此外,陂头神村充分利用资源与村旅游公司合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生态游,完善村容村貌,分别打造一条以下马石纪念碑、博东县政府旧址、八甲神广场、梧桐盛客家民宅、编钟公园等景点串联而成的红色旅游路线;一条以休闲田园观光、农业体验为主的绿色旅游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陂头神村探索制定“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合作模式。陂头神村将村民的400亩水田,闲置的河滩和竹林150亩,按每亩高于市场价200元的价格流转给陂头神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统一开发利用,将合作期限由15年延长至30年,采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合作模式,即旅游公司除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基础上,每年拿出20%利润分给村民。
“至2017年,村集体固定收入达55万左右,村集体资产达1500多万。”王子廷介绍,今年,陂头神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将建设陂头神村田园体验拓展培训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500亩,内有多样化的拓展项目,如拔河、真人版打地鼠等项目,让青少年在有趣的环境中玩耍学习,亲近大自然。
南都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公庄河边的“田园课堂”,看到成片的果林和农作物等,可供游客参与劳作,体验农耕生活。徐徐微风下,踩上一辆自行车在具有乡村特色的休闲绿道,颇为悠然。该基地内还有200亩农业园,这是陂头神村今年将重点打造“田园课堂”特色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该园可以供家长孩子参观学习农业知识,亲身体验农耕过程,体验自己摘菜柴火煮饭的过程,预计今年国庆节开园。
据王子廷介绍,去年陂头神村年接待游客量超过5万人,预计田园课堂对外开放后,游客量将翻一番。2017年,陂头神村被博罗县文体旅游局、农业和林业局评为“博罗县十大蕞美乡村”,这是陂头神村多年来乡村建设成效的肯定。
陂头神村的美丽景色也为更多的游客所认识,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村民吴利强介绍,自己的闲置土地出租给村旅游公司,每年有分红,而随着游客增多,村内农家乐、乡村客栈项目也逐步发展成熟起来。还有花生、水果、萝卜等本地特产也受到游客欢迎,有时候一个节假日可以卖出500多公斤番薯。
王子廷说,未来,陂头神村将打造成一个集吃、住、游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村名村,把历史古迹与乡村风情结合,全力打造成文化旅游名村,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来源:南方都市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