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一组数字为您解读肇庆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密码”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1、8、4”!一组数字为您解读肇庆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密码”
2022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
今天,我们从起草背景、目标任务、
△2022年6月9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对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代表进行奖励。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八大工程”,是5月份市创新办印发的《肇庆市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肇创新办〔2022〕2号)的核心内容,即: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工程、高新园区培基强园工程、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工程、重点领域研发攻关工程、科技兴农强教服务提升工程、科技金融互融互通工程、科技人才培育引进工程、科技创新生态优化构建工程。
“八大工程”旨在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肇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为纲领,以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以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区、创新产业重要承载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目标,聚焦我市科技创新发展重点领域,分别从创新主体、园区载体、创新平台、技术成果、科教民生、科技金融、人才引育、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全流程,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通过实施“八大工程”,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头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水平全面提升。
△位于肇庆高新区的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忙碌、车辆穿梭。王振宇 摄
至2025年末,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undefinedD/GDP)达到2%左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载体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00家;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150个,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区和创新产业重要承载地。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一期项目。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工程。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树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标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扩充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力量。
实施高新园区培基强园工程。高标准提升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建设省级高新区,高水平服务科技产业园区,强化高新园区创新生态体系。
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工程。强化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强化高端科研机构培育,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提质,健全科技孵化育成体系。
实施重点领域研发攻关工程。强化主导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特色产业优势发展,强化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加强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技术攻关项目管理机制。
实施科技兴农强教服务提升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强化科技赋能社会民生,有效提升高校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金融互融互通工程。加强社会研发投入,强化政银企对接机制,推动企业上市募资,完善企业融资保障机制。
实施科技人才培育引进工程。优化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夯实科技人才发展平台,完善科技人才“双招双引”联动机制,深化高端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提升科技人才一体化服务效能,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实施科技创新生态优化构建工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强化全社会科学素质提升,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
为了保障“八大工程”的贯彻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市创新领导小组和市科技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各地各部门科技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推进创科技创新工作项目化、机制化、政策化落到实处。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层级负责管理,各地各部门实施抓创新发展“一把手工程”,对本地本部门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负总责。科技部门每年制定创新工作要点,各地各部门严格按分工要求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围绕科技创新重点任务优先安排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各级财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引导更多金融、风投、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
四是开展动态监测。坚定不移转作风、优服务、创一流、求实效,全面推行“一个机制、四种方法”,建立完善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重点监测指标的监测评估。
科技兴则肇庆兴,科技强则肇庆强。
为肇庆加快实现“两个定位”蓄势聚能。
◆肇庆TOP1区域5月成交再涨27%!
◆肇庆各板块住宅库存:货量蕞多1.3万套
◆家门口双市政公园,入户10米大阳台兼望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