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新区“再创业”
吉阳锂电、震裕锂电、四海光电等优质项目接连落地,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新区—鼎湖组团发展愈发紧密......去年以来,肇庆新区在多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涌现。
十年厚积薄发,新区再踏新程。今年,肇庆新区将聚焦产业集聚,实施“八大行动”推动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勇当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排头兵。同时,大力实施“深融行动”,推进新区—鼎湖组团发展,全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春光正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园区的维珍妮项目一期工地异常忙碌。经过半年时间建设,多栋厂房拔地而起,再过3个月左右便能顺利封顶。
产业项目纷至沓来,落地建设加快推进,得益于肇庆新区牢牢扭住产业招商落地核心任务,加快构建“3+2”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做优做强产业链条,狠抓产业项目落地。去年以来,新区引进了吉阳锂电、震裕锂电、四海光电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新成效。
“当前,肇庆新区在建产业项目55个,其中制造业项目46个,占比达84%。”肇庆新区主要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制造业项目新竣工的有13个,预计今年制造业项目可达16个。再过两年,竣工投产的制造业企业可超百家,“造血”功能将持续不断增强。
以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引领,新区将围绕“3+2”主导+特色产业,积极对接多家大型企业,争取实现投资超50亿元项目重大突破。同时依托喜珍科技、吉阳智能、震裕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产值超亿的重点产业项目,力争今年新增亿元以上注册(制造业)企业50个,新增开工项目30个,新增竣工项目20个。
通过“产业链招商”,新区将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子信息产业的材料、设备及终端产品企业,整合提升优质资源要素,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此外,依托已成立的肇庆彩鑫基金、弘湾投资基金,新区计划加快围绕半导体、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进行投资并购,培育并扶持企业发展上市,引导更多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新区,不断提升产业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无人机俯瞰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七栋崭新的白色厂房已建成,2栋宿舍楼达到入住标准,办公楼也已交付物业管理公司。完成收尾工作后,整个园区预计可在3月底完成交付。
产业集聚发展,离不开园区“母体”的支撑。近年来,肇庆新区加快建设“3+1”产业园区,即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永安工业园、临港产业园和鼎湖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园区道路、水电管网、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学校、医院、酒店等大型生活配套纷纷建成并投入运营,园区发展迎来了新突破。
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以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为核心,规划建设992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这是新区未来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
“依托区位交通、生态环境、发展潜力、基础配套等优势,下来我们将通过实施‘八大行动’,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肇庆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说,新区将推进新区扩容工作,实施产业承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动广东肇庆新区产业园认定为省级产业园,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速完成七通一平,强化铁路、公路、航运码头等交通设施保障。
同时,完善各个园区用地规划,制定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资金筹措方案,积极争取省、市资金,通过专项债、产业基金等渠道多措并举筹集资金。
在周边配套方面,新区将实施城市管理提质和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产业园邻里中心建设,谋划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强对体育中心、砚阳湖等项目的运营管理,切实提升产业落地承载力和吸引力。
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区—鼎湖组团发展,完成一体化运转改革,推动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共建共享,加速产业导入、人口集聚,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当前,新区和鼎湖区已经制定了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两区班子交叉任职,市政设施及管理全面移交,新设长利派出所、桂新社区、广新社区,社会事务加速厘清,产业联动互利共赢,两区一体化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这一成效在产业招商落地工作中得到明显体现。去年,新区、鼎湖区新引进项目185个,数量排全市第二;总投资316亿元,排全市头部;亿元以上项目105个,其中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98个,排全市头部;10亿元以上大项目7个,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个,排全市第二,产业招商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发展势头迅猛。
“接下来,我们还将大力实施‘深融行动’,进一步厘清两区一体化发展的职责任务,加强联动,蕞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全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肇庆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一方面,以产业招商落地为导向,加快推进部门职能整合。两区将围绕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鼎湖区承担社会事务、新区负责产业发展的分工原则,科学谋划新区部门调整,形成产业招商落地、促建促产、管理服务闭环,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另一方面,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基础,构建优势互补发展新局面。两区将充分利用领导交叉任职的重大机遇,建立健全两区在土地规划、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与利益平衡机制,全力打造协同发展“新区样板”。
此外,两区还将以分工协作、团结高效为原则,统筹两区人力资源,锤炼干部全面过硬本领,打造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尖兵”队伍。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