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创造条件深度融入广深科创走廊
从广州城区驱车约1个小时,乘坐轻轨约40分钟,便来到了肇庆市科创发展的主要阵地——肇庆高新区。
肇庆高新区坐落于肇庆大旺,这里集聚了321国道、二广高速公路、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广佛肇高速公路、广佛肇城际轨道、广茂铁路等诸多交通干线……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9月22日,广东省通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10月10日,肇庆市委书记赖泽华带队来到高新区现场办公,提出肇庆高新区今年工作目标:要在百亿企业引进培育上率先突破、在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当好先锋。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的出台,让肇庆高新区捕捉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提出要抓住契机,整合优势资源,主动接受广深科创走廊的辐射,抓紧抓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打造一流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引领、集聚集约、国内一流的国家高新区,为肇庆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多作贡献。
力争今年率先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
10月10日,肇庆市委书记赖泽华带队来到肇庆高新区现场办公,提出肇庆高新区今年工作目标:要在百亿企业引进培育上率先突破、在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当好先锋。打好外引内育“组合拳”,确保今年新增30家超亿元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05亿元、150亿元、45亿元,力争今年、确保明年率先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
“肇庆高新区虽然不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中心轴上,但这一规划的出台,肇庆必将受惠,对高新区而言也将迎来新的机会和挑战。”肇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哲分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拥有着雄厚的科技创新和市场资源,分布着一批龙头企业和潜力股企业,这些明星企业可以把其它企业串联起来,有利于加速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和创新要素流动,为肇庆科创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但整体而言,肇庆高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和能力仍然偏弱。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将整合科技金融等各方科技服务资源和平台,把科技服务送到珠三角各阵地。“这正是急我们所急、帮我们所需,必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合作和发展机会。”
王哲表示,未来,肇庆高新区依托珠三角核心区域,作为连接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桥梁、联通粤港澳与东盟的纽带,以打造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节点为目标,紧抓广深走廊规划这一新的契机,主动承接广深莞孵化产业化和扩张转移项目,建立起全方位的科技、市场、人才等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和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引领、集聚集约、国内一流的国家高新区,为肇庆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多作贡献。
政策创新集聚资源 干货激励留住人才
为了更好地对接广深莞科技创新走廊,肇庆高新区正在思考酝酿新的政策,以期加强与广深莞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吸引广深莞的孵化毕业企业和小微企业来高新区加速发展,鼓励广深莞地区金融、法律、会计、中介、设计、图审、物流、信息等现代生产性服务机构前来注册公司或开设网点等。
肇庆相继出台了“1+10”人才政策,设立了5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1亿元科技专项基金。“对于来高新区的博士,政府提供免费住房,拎包入住。”一位企业负责人说。王哲说:“要把高新区建得更加宜居,让大家有‘家’的感觉,这样,就是你让他离开‘家’人家也不愿意。”
王哲介绍,肇庆高新区集聚人才的法子还有就是搭台子,以创新创业平台集聚人才,充分利用已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人才发展载体引才聚才。
接下来,高新区将抢抓先行先试政策机遇,打造现有人才政策升级版,争取建立广东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为建设成为创新引领、集聚集约、国内一流的国家高新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肇庆高新区位于珠三角中心区西部、肇庆市东端,与佛山市一江之隔,东距广州市区50公里,西到肇庆市区45公里,属广佛肇半小时经济生活圈范围。2010年9月肇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15年9月与珠三角其他7个国家级高新区组团获批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肇庆高新区2016年实现GDP 22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3.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6亿元,目前已投产工业企业270多家,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等产业集聚。
肇庆大华农——中国生物制药的领跑者
这家企业有点牛:只有200多员工,每年却要上交3000多万元利税,一家私企却有院士工作站,共集聚了38名科研人员,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教授专家3人,其余站内工作人员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这是一家明星企业,位于肇庆高新区创业路5号,之所以说它是一家明星企业,源于它在生物制药行业领军者的地位,源于它的掌舵人陈瑞爱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这家企业就是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陈瑞爱说,其实和广深科创走廊的对接和合作,从企业创办之初就已经开始。
肇庆大华农是广东大华农的下属公司,而广东大华农的母公司则是全国农牧业的龙头——温氏集团。陈瑞爱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现在仍是华农的教授。刚毕业时,陈瑞爱是温氏的头部名技术员,如今,是温氏集团的副总裁兼广东大华农事业部总裁。
“蕞开始,就是和华南农业大学兽医药理研究室合作,筹办了温氏动物保健品研究所,边研发边生产兽药,后来我们又向农业部申请通过了疫苗生产的资质。”陈瑞爱清楚地记得,2001年10月22日,经农业部批准,温氏开始开展禽流感疫苗的生产与研发。
陈瑞爱说,温氏集团开创了民营企业进入生物制品行业的局面。
如今的大华农已经成长成为一家集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农业部指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定点生产企业,世界首个草鱼出血病活疫苗生产企业。其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各个省市,同时出口埃及、印尼、越南等中东及东南亚地区。
“以前广东因改革而兴,未来广东因创新再兴。作为企业,我们更关注政府如何打造更加开放的世界级的创新领域和平台,与世界经济更加融合,共同发展。如何把资源真正的支配到企业中去,让更多的企业在广深科创走廊中受益。”陈瑞爱说。
■策划:冯树盛 张英姿 ■采写:新快报记者 尹政军 ■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毅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