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更新又一春肇庆现代产业大步迈向新征程
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根基不断扎牢,
让肇庆在新一年中大步迈向新征程。
“开着小鹏回家过年”屡屡冲上热搜,
小鹏汽车今年1月份交付30350台成为头部,
小鹏汽车肇庆基地内,量产的M03新车整装待发。王振宇 摄
在政企的艰苦奋斗下,肇庆一步一脚印建立起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龙头带动格局初显,带动燃油车时代的优势零配件产业加快转型,使肇庆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形成了涵盖整车和电池、电机、轮胎、底盘、传感器、照明系统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不断加强“广深佛肇整车、肇庆汽配、肇庆服务”的区域合作格局。
新一年,这一态势必将持续扩大。据市投资促进中心统计,2024年,全市新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53个,计划投资额145亿元,包括汽车空调、显示屏、仪表、汽车线束、冷凝管等,无论附加值、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再迈台阶,全市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将实现新成效。
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图源 肇庆高新发布
肇庆的新型储能产业也在同行并进。
就在春节前,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项目二阶段前工序整体交付暨首批设备进场仪式,这标志着我市与宁德时代全面深化合作再次向前迈出重要一步。自双方合作以来,产业链的上下游不断落户肇庆,包括璞泰来、吉阳装备、震裕科技等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建成投产,极大地完善了肇庆的产业格局,并形成正向循环。同在1月,由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生产项目正式摘地,落户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项目主要生产成套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彰显肇庆在这一领域的投资价值。
创新是肇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肇庆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增长至27家,
显示全市企业梯队蓬勃的创新能力。
这支队伍中,汽配产业占多席,多家企业成功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广泛认可,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提升了肇庆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位于高要区金利镇的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梁小明 摄
在高举“唯有创新才是出路”的大旗中,
更有意思的是,细看两个产业上下游,可见当中的佼佼者不少来自电子信息企业的“跨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型储能产业的蓬勃,肇庆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投身到这一规模庞大,增速迅猛的新市场中,成功开发第二增长曲线。
肇庆喜珍科技电路板生产车间。廖文奕 摄
高附加值、自主核心技术产品延伸。
已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各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有博士工作站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如风华高科凭借电子元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向汽车电子成功转型。优秀技术成果带动优秀企业根深叶茂,让肇庆“家底”越积越厚。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图源 风华高科
两年以来,我市强化实施“筑巢行动”,
肇庆金利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邓达荣 摄
以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
和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主阵地,
能感受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的旺盛。
在肇庆高新区,肇庆围绕小鹏汽车配套了近1100亩的产业园,位于正中的是MONA数字化生产线,每天都有新下线的车辆被发往全国。而在其周边,则是小鹏的一级供应商,目前已有10个项目进驻,6个动工,1个投产。而在金利,则不断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以“产城融合”进一步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梁小明 摄
为了强化对“筑巢行动”的资金保障,
我市推动全市专项债七成集中投入园区,
全面细致谋划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
当前,我市正结合东部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重点工作,将各地园区进行统筹管理,东部城区将继续以广东(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深化各产业平台协调联动,加快推动 “万亩千亿” 的实现。
营商环境是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更是发展的保障。去年年底,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下称《报告》),头部档次为广州、深圳,肇庆与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等位于第二档次,肇庆连续5年保持在全省前列。在经营主体满意度方面,譬如经营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获得金融服务、获得电力、获得网络领域满意度均持续改善。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共有经营主体超40万户,同比增长3.17%,企业77385户,同比增长6.63%,市场主体用“脚”对肇庆营商环境投出了“信任的一票”。
5000亿规上工业总产值这一目标,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投资肇庆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