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丨唐小兵:强化新区“造血”功能勇当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排头兵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一把手访谈丨唐小兵:强化新区“造血”功能,勇当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排头兵
“以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为核心,规划建设992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新区—鼎湖组团发展。”在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多处对肇庆新区发展提出新要求。
近日,肇庆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肇庆新区党工委书记唐小兵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区将聚焦产业集聚,实施“八大行动”推动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勇当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排头兵。同时,大力实施“深融行动”,推进新区—鼎湖组团发展,全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力争实现投资超50亿元项目重大突破
去年以来,肇庆新区通过强化“造血”功能,加快构建“3+2”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做优做强产业链条,狠抓产业项目落地,引进了吉阳锂电、震裕锂电、四海光电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新成效。
唐小兵介绍,当前,肇庆新区在建产业项目有55个,其中制造业项目46个,占比达84%,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工业投资飞速增长。2021年新增工业投资额对比2019年增长了8.5倍,呈现飞速增长态势,园区经济即将步入大发展。
二是“造血”功能逐步显现。2020年制造业项目新竣工的仅有1个;而2021年已有13个;预计今年制造业项目可达16个。再过两年,新区竣工投产的制造业企业可超百家,“造血”功能将持续不断增强。
三是产业招商落地势头迅猛。2021年,新区、鼎湖区新引进项目185个,数量排全市第二;总投资316亿元,排全市头部;亿元以上项目105个,其中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98个,排全市头部;10亿元以上大项目7个,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个,排全市第二,产业招商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发展势头迅猛。
“未来,我们将聚焦产业集聚,勇当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排头兵。”唐小兵表示,新区将以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引领,争取实现投资超50亿元项目重大突破;依托喜珍科技、吉阳智能、震裕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产值超亿的重点产业项目。力争2022年全年实现新增亿元以上注册(制造业)企业50个,新增开工项目30个,新增竣工项目20个,解决企业新增就业2000人。
同时,新区将以“产业链招商”为核心,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子信息产业的材料、设备及终端产品企业,整合提升优质资源要素,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新区还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产业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唐小兵说,“一方面,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全面提升‘4+4’产业体系产业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依托新区已成立的肇庆彩鑫基金、弘湾投资基金,加快围绕半导体、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进行投资并购,培育并扶持企业发展上市,引导更多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新区,不断提升产业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近几年,肇庆新区重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永安工业园、临港产业园和鼎湖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发展,园区道路、水电管网、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学校、医院、酒店等大型生活配套纷纷建成并投入运营,园区发展迎来了新突破。
“依托区位交通、生态环境、发展潜力、基础配套等优势,我们将通过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区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唐小兵告诉记者。
一是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基工程,紧扣制造业产业核心,加快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3+2”产业集群,并全力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跟踪服务。
二是实施产业发展平台升级工程,全力推进新区扩容工作,深度谋划三大产业园区(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永安工业园、临港产业园)和鼎湖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发展,加快形成“3+1”园区格局。
三是实施产业承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动广东肇庆新区产业园认定为省级产业园,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速完成七通一平,强化铁路、公路、航运码头等交通设施保障。
四是实施产业空间拓展工程,完善各个产业园区用地规划,切实做好土地报批、土地收储和有效管护、用地整理提升、垦造水田等工作。
五是实施财政保障强化工程,制定大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资金筹措方案,积极争取省、市资金,通过专项债、产业基金等渠道多措并举筹集资金。
六是实施产城融合发展工程,实施城市管理提质和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产业园邻里中心建设,谋划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加强对体育中心、砚阳湖等项目的运营管理。
七是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打造“公平、透明、高效、优质”的一流营商环境。
八是实施改革创新深化工程。持续推进新区、鼎湖区一体化,深入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不断增强国企市场开拓能力。
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区—鼎湖组团发展,完成一体化运转改革,推动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共建共享,加速产业导入、人口集聚,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对此,唐小兵表示,当前,新区和鼎湖区已经制定了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两区班子交叉任职,市政设施及管理全面移交,新设长利派出所、桂新社区、广新社区,社会事务加速厘清,产业联动互利共赢,两区一体化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接下来,我们还将大力实施‘深融行动’,进一步厘清两区一体化发展的职责任务,加强联动,蕞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全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唐小兵说。
一方面,以产业招商落地为导向,加快推进部门职能整合。两区将围绕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鼎湖区承担社会事务、新区负责产业发展的分工原则,科学谋划新区部门调整,形成产业招商落地、促建促产、管理服务闭环,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另一方面,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基础,构建优势互补发展新局面。两区将充分利用领导交叉任职的重大机遇,建立健全两区在土地规划、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与利益平衡机制,全力打造协同发展“新区样板”。
此外,两区还将以分工协作、团结高效为原则,锤炼干部全面过硬本领。两区将统筹两区人力资源,加强作风建设,围绕“提速”“提效”“提气”工作要求,以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忠诚奉献的工作作风,打造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尖兵”队伍。
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探索创建粤港澳深度合作(肇庆)示范区。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主阵地,肇庆新区将有哪些动作?
对此,唐小兵表示,新区将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以粤港澳深度合作(肇庆)示范区为抓手,与港澳在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民生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与港澳体制机制“软联通”,实现优质产业圈、生活圈与生态圈有机融合。
一是推动产业共建。科学布局科技产业园、文化创新、科教产业园、总部经济等产业载体,完善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产业造血功能,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前海、横琴两个合作区以及港澳产业链强链补链和成果转化的深度合作区。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产业化”的创新协作发展格局,强化高新园区科技创新主阵地作用,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三是持续优化配套。建设一批国际高标准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加快推进香港都会大学(肇庆)项目建设,重点建设面向港澳居民的高品质社区,创新开展香港居民内地安居购房跨境人民币结算,打造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美丽宜居的城市形态。
四是开展跨境合作。积极拓展与港澳在生态治理、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等民生领域合作,打造优质便利的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促进粤港澳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人心回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