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经济日报》聚焦肇庆!大篇幅报道这项工作……
广东肇庆“百千万工程”示范乡镇建设调查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逐渐凸显,
乡镇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愈加迫切。
看肇庆如何破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广东省肇庆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
但也是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缩影。
怎样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
广东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这对于渴望实现逆袭的肇庆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肇庆率先出台落实“百千万工程”的系列政策,先行探索“两工两农”4个示范乡镇建设,努力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积极应答区域协调发展之问。
“肇庆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蕞艰巨蕞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直言。
肇庆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思路,在全市108个乡镇(街道)中,选定高要区金利镇、四会市大沙镇、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以及鼎湖区沙浦镇4个乡镇,以“两工两农”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落实“百千万工程”。
肇庆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浩
金利镇、大沙镇是肇庆两大工业强镇,但城镇化和工业化形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局面;下帅乡、沙浦镇在民族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方面具备良好条件,但缺乏乡村振兴亮点与镇域经济增长点,选定这样的试点进行探索兼顾了典型性和多样性。
肇庆正在加快建设焕然一新的县镇村。
工作会开到工地上,研讨会来到田间地头,
《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肇庆市四会市大沙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高质量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等4份文件陆续出台,为示范乡镇走具有肇庆特色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道路画好了“施工图”。
四会活用“中国玉器之乡”的优势,
肇庆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作用,
“中国小五金之乡”高要区金利镇的
压铸、抛光、电镀、喷涂等全产业链。
同时,金利的城镇化建设也相对落后,
整体呈现出产业大、城市弱的格局”。
为解决金利五金产业“星星多、月亮少”的发展瓶颈,我们规划了总建设面积4500亩的五金智造小镇,构建研发、生产、经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让企业抱团发展。
肇庆高要区委副书记、金利镇党委书记梁文杰
金利借“百千万工程”的机遇,从深入推进产城融合着手,建设人才公寓、现代化写字楼,配套大型酒店、娱乐设施,扩大公园绿地面积,着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小镇。
与金利镇隔江相望的四会市大沙镇,
产业赋能镇域发展的步伐正不断加快。
近年来,抢抓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发展机遇,
占地348亩的广东华昌新型铝材有限公司
年产20万吨铝型材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铝型材20万吨,
作为肇庆东融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
倒逼低效产业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
四会市委常委、大沙镇党委书记何政力
大沙镇以现代化城市标准推进规划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力争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5%。
牢牢扭住产业招商落地这个“牛鼻子”,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
怀集县下帅乡充分挖掘优美生态环境和
“要依托现有优势,打好民族特色这张牌,努力将下帅壮族瑶族乡打造成为广东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张爱军说。
共同兴办怀集县兴帅农业发展公司,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来增长66.6%,
良田千顷、香蕉成林的景象尽收眼底。
“沙浦镇是零工业污染的特色农业大镇。”
通过创建香蕉、肇实、蔬菜等特色农业种养基地,沙浦镇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推进“鹭鸟天堂 唯美沙浦”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走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村民种植积极性很高,每年都有不少年轻人回村创业。去年我们村的集体收入达210万元,村民在家种香蕉一年收入至少有10万元。
肇庆市世腾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陆维清
尝试用“公司+养殖户”模式经营甲鱼养殖场,
并带动乡亲们通过甲鱼产业增收致富,
肇庆市世腾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陆维清
我们将持续在甲鱼特色产业上发力,实现由好向精的转变,带动更多乡亲从事甲鱼养殖。
今年甲鱼养殖面积已达1000多亩,
四会市卉林花卉公司兰花种植基地,
花苗的绿海中一株株兰花长势喜人……
努力将“百千万工程”蓝图变成农村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