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工业园如何“二次创业”?
20世纪90年代,抓住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位于肇庆的南江工业园应运而生,成为四会乃至肇庆头部批产业园区,形成铝合金深加工产业链条,吸引了136家企业抱团发展,2020年园区创税2.4亿元。
2016年南江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显示,经过近30年发展,南江工业园转型升级困难不小,面临着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可开发的土地资源不足、企业竞争后劲相对不足、企业普遍减缩规模等现状。有人认为,南江工业园这个老园区“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不少与园区共进退的企业呼吁老园区焕发新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江工业园发展中涌现出高登牌、国耀牌、骏马牌、银亮牌等从多个国家驰名商标和广东省著名商标,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悄悄抽出产业转型“新芽”:亚太新材料制定了主导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国家标准,拿下10亿元新订单;高登铝业率先在业内推出“以铝代木”的前沿产品,从皇家园林到大型地产商都是其忠实客户;伟祺玻璃是国内唯一一个国际马赛克艺术协会(AIMC)成员,其研发设计的马赛克艺术壁画远销100多个国家……南江工业园“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正在启动。
统筹:余秋亮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杨慧荣
老厂房发出产业“新芽” 基础设施亟须提升
许多企业家坦言,经过近30年发展,南江工业园基础设施逐年老化、人才配套不足、商业氛围不浓、交通通勤不便等问题开始显现,“园区基础设施更新跟不上企业扩张的速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5平方公里的园区,不少道路坑洼不平,部分路段路灯忽明忽暗,企业员工上下班主要依靠摩托车接送。
记者走访发现,持续升级基础设施和人才居住配套是园区企业蕞为期待的改变。目前,园区内共有136家企业,产业工人近万人。员工出行、子女入学、企业招工,桩桩件件都需要更完善的生活配套来支撑。
“为了让园区工人出行更加便捷,可以尝试在园区内运行公交车,并且增加从四会城区到南江工业园的发车频率和班次。附近的广场可以改造成一个小型公共汽车站,增强园区与外部的交通互联。”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亚太新材料”)副总经理罗国伟告诉记者。
几年前,亚太新材料为了攻坚碳纤维新材料,持续从国内外高薪挖来技术人才。不久前,一位技术带头人跳槽,这给企业和园区提升人才配套带来新思考。
“高端技术人才在选择企业和园区时眼光更高,对软环境和人才服务的需求也很高。只有持续围绕破题人才公寓、商业氛围、优质学校和医疗等问题,创新型人才才愿意长久地留在园区发展。”罗国伟说。
记者了解到,南江工业园已通过多种渠道投入资金4亿多元,园内设有口岸、民用码头,2座110千伏变电站和1座日产6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污水共3.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2间已建成投入使用。今年2月,南江工业园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已经启动建设,该教育设施有望缓解园区企业员工子女入学就读急切需求。
南江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南江工业园的建设和服务也要跟上节奏,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接下来,针对龙头企业对品牌发展、产业链集聚发展等需求,我们将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并尽量满足初创企业对创业孵化、补贴扶助的需求等。同时,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园区日常管理当中,提升园区的管理效率”。
新业态寻求发展空间 用地难题有待破解
今年年初,亚太新材料牵头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GB/T39491-2020《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覆盖部件通用技术要求》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并将于202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填补了我国汽车轻量化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覆盖部件标准的空白。
斥资1亿元开展研发工作、奔赴北上广联系科研院所对接开展技术合作、组建“广东省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准让亚太新材料“高歌猛进”。目前,亚太新材料已经成为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零部件的优先供应商,先后为其研发了30多款产品。
手握去年拿下的10亿元订单,亚太新材料大幅度增加量产的需求迫在眉睫。建设“亚太新材料科技园”成为企业下一个发力点。“企业计划打造一个集研发、设计、制造、检验检测、配套的全产业链新材料专业园区,建成后预计年税收可达8000万元。”罗国伟说。
增资扩产是好事,但是土地从哪里来?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南江工业园,7000亩总规划用地已基本开发完毕,只有一些零星的边角用地,远达不到企业的需求。“后来经多方协调,我们只能‘舍近求远’,拿了四会轻轨站附近一块200亩的工业用地。”罗国伟表示。
随着园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南江工业园不得不正视这些“成长的烦恼”——即企业增资扩产对土地的需求和园区设施老旧、用地空间紧缺的矛盾。
南江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内一些老旧厂房和土地权属关系复杂混乱,有一部分属于村集体所有、有一部分是私人老板所有,还有的已经被租给了其他企业(“二房东”),土地整合起来难度较大,新的产业资源迟迟无法导入。
对南江工业园而言,旧建筑的拆除、地上企业的搬迁、土地平整等工作,每一项的资金投资都是巨大的。这意味着,园区需要针对不同地块实际情况,实施“一地一策”的精准化处置措施。
过去五年间,南江工业园也对年创税2万元/亩以下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低水平低效益企业进行综合整治提升,关停清退了一批“僵尸企业”。对于现有圈而未用、因亏损而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用地(厂房)园区也在筹谋进行二次招商,实现“增资不增地”。
对于产出效率或集约程度较差的土地,园区也在引导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高位嫁接、资本运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改造提升,促进动工投产和增资扩产。
目前,四会市也在通过政府收储统租提升产业用地效能,将成片空闲且适宜单独安排使用的用地交由园区管理机构(或委托产业运营机构)实行统租,加大整合闲置土地资源。
南江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园区焕发新活力并非要赶走旧企业,而是要通过市场调节为主的手段盘活“沉睡”的土地,一方面引导企业发掘新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引入社会资本跨界共建,实现多方共赢。
龙头企业带头突围 产业呼唤转型升级
“当前,南江工业园的铝材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大,高精尖铝材还很缺乏,核心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同时面临产能过剩、应用不足、经营困难等诸多困难和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6年,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对南江工业园进行调研时,专家们如是表示。
对于老工业园区,如何推动园内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生态的“更新换代”,是激发新活力的必经之举。
“对于南江工业园来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以传统铝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为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全力打造新型铝(合金)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深加工制造基地,努力将四会市南江工业园建设成‘广东新材料产业园’。”南江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园区的积极引导下,高登铝业等龙头企业率先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
“高登铝业在行业里率先提出‘以铝代木’,向高端铝型材市场发力,这成为我们市场突围的关键。”广东高登铝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婧说,2009年以来,高登铝业陆续推出了多款超感木纹铝材,包括3D手感刨花木纹、拉丝木纹、古木木纹、PU木纹、晶泳木纹等,还推出了系统门窗、铝梯、铝制凉亭等产品。
目前,高登铝业的超感木纹表面处理技术已经更新至第三代,在视觉、触觉、质感和效果方面领先行业,还参与了国家木纹铝合金标准的制定,成为国家木纹铝型材标准的主要制定单位之一。
受益于此,过去十年间,高登铝业的业绩保持了10%以上的平均增长率,并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铝材十大品牌”“亚洲品牌500强”等称号。
在亚太新材料、高登铝材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目前南江工业园已经初步形成铝合金深加工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压铸及熔铸,中游的铝型材建材、工业及装饰,以及下游的喷涂、铝型材和铝合金深加工,企业自主品牌和多元化的产业也加快涌现。2020年园区创税2.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55.23亿元,拥有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个数字是2015年的6倍。
虽然已出现了一些好的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南江工业园总体产业还是呈现出规模小、附加值低的特点,转型升级的空间还很大。
对此,有业内专家认为,推进园区转型升级,企业是当家人,政府是引导者。一方面,园区要制定更为完善的产业规划,立足现有基础培育接替企业,走产业延伸和产业替代相结合的路子;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综合运用土地、财政、用能、排污、信贷、人才、教育等差别化要素政策,逐步加大对企业的正向激励力度和倒逼提升力度。
记者注意到,在这方面,佛山、东莞等地的工业园区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案例。比如,对年度纳税大户、年度亩均税收排名靠前的企业予以相应表彰,在园区内营造以“亩均论英雄”的浓厚氛围和价值导向,加快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高质量的产业规划、招商和运营,也是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南江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南江工业园正在积极引入工业地产,探索以商招商模式,打造园区升级改造示范片区,带动更多新的产业要素汇聚于此。
“有一些人认为,南江工业园发展到今天,是不是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我坚定地相信,只要花大力气破解基础设施更新、用地紧张、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科研创新等问题,这座老园区‘二次创业’将大有可为。”对于南江工业园的未来,广东四会市伟褀玻璃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达充满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