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序推进珠三角9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空间“活”了产业“旺”了
【深圳商报讯】(驻穗记者姚嘉莉通讯员李璐周可罗诗岚)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今年以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纵深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省主动谋划、积极协调,做好土地要素保障,精准配置资源;推行“田长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以“项目为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等,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着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用地“瓶颈”凸显,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已成为土地利用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广东持续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大力推进“节地提质”攻坚行动,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有序推进珠三角9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积极探索“工改工”路径,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制造业发展开拓用地空间,努力打造节约集约用地“广东模式”。
广东持续推进“节地提质”专项行动。一方面,坚持总量控制,加快消化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坚持分类管理,提高配置效率,提升亩均效益。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7.21万亩。
广东以城中村和低效工业用地改造为重点,正有序推进珠三角9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2023年9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被列为再开发试点。目前,试点城市已按要求制定了试点实施方案。
广东还积极探索“工改工”路径,通过对低效工业用地进行升级改造,解决土地资源紧缺与产业发展需求大的突出矛盾。一是聚焦完善产业管理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二是通过完善政策配套机制,优化营商育商环境;三是通过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加强统筹领导,凝聚“工改工”发展合力。下一步,广东将持续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积极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全省4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已完成投资567亿元,已完成农用地整理6.0万亩,建设用地整理4.7万亩,生态保护修复面积38.9万亩。此外,为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今年,广东省层面正在加速推进政策供给的基础上,全省各地纷纷擂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战鼓,各地市、县也正在探索推出一批管用、好用、实用的“土政策”。空间“活”了,产业“旺”了,全域土地整治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为“百千万工程”腾出发展空间。当前,广东以“项目为王”,在42个试点基础上,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扩面提质”。“今年以来,已收到全省各地新申报项目149个,其中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额超1600亿元。”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继续坚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实现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优质项目,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