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肇庆高新区从2010年9月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肇庆高新区推进生态、产业、城乡一体化绿色转型升级行动,致力营造一个水清岸绿、产业高端、幸福宜居的新星城。
一是提前介入,从严把关入园项目。严格按产业政策等要求筛除不符园区准入条件的项目,坚决施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二是做好市和区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工作。安排专人跟进及时跟企业负责人沟通协调存在问题,依法高效审批环评。
三是紧贴服务企业“三同时”全过程。一方面指导企业办理环保手续。另一方面,实施重点VOCs企业“一企一策”方案措施。
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2019年9月28日,高新区空气质量指数为3.59,AQI达标天数为231日,目前该区空气质量排名在肇庆市东南片区前列。
二是打好“碧水攻坚战”。2019年1—8月高新区三个考核断面水质情况良好,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通过河道清淤,淤泥固化等生态修复技术,修复原来重金属超标受染淤泥改造成满足城市建设使用的土壤,还将改性淤泥作为回填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通过合理布局,将原来宽40—200米不等的河道建设成宽30米的新独水河,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更多优质大型的投资商落户园内,为园区招商引资提供了更大平台。
工程设计尊重自然规律与水系自愈特点,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进行疏通整治,增加收集雨水功能,利用曲折蜿蜒的河道有效缓解周边区域的汛情,强化城市在等自然灾害面前的抗击能力,保障了周边百姓的安全。
一是创新驱动,引领项目建设新模式。独水河肇庆高新区河段生态修复工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利用投资、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开招标,使得该工程的建设工期能够有效控制在2年内完工。
二是打破常规,解决项目资金新途径。通过合理规划,使河道周边的土地能够有效利用,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积极谋划,该工程建成后的新增用地出让所得来偿还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为落实项目资金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是积极探索,促成项目成果新效益。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固化处理,修复土壤生态,完善排水系统,在河道两岸建设市政设施,改造成集排水、生态、景观、经济型的新型景观河道。
大气环境质量,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土壤环境质量,有效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及人居环境安全;污染物减排,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还高新区优越的生态。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