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封开县长岗镇:唤醒“沉睡荒地”试种初年迎来收成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黄瑛居
金黄色稻田,收割机轰隆作响。边缘的田间还长着碧绿的豆尖,准备迎来上市。“从十年前的荒地,到现在有了收成,提振了当地农民在撂荒地上耕作的信心。”11月16日,在肇庆市封开县长岗镇撂荒地稻谷收割现场,肇庆市荣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告诉前来参观的客商。记者从当地获悉,目前当地已经完成撂荒地949.75亩复耕。其中,应季种植的近250亩水稻也迎来了丰收。
封开县长岗镇联合村委会江背、大佃自然村原撂荒耕地已经种上了水稻
16日上午,沐浴着晨光,种粮大户、旺村村党支部书记彭勇枝在田间指挥着收割机收割。现场,脱粒、包装、搬运上车,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活开了。
低垂的稻穗,圆鼓鼓的稻壳,彭勇枝说,作为撂荒地复耕首年,稻谷的长势让他对未来的收获充满希望。据他介绍,在完成撂荒地的整理后,恰好迎来了晚稻种植季节。通过前期堆肥,选种,目前种植收获每亩收获干稻谷达800多斤。
种粮大户、旺村村党支部书记彭勇枝看着饱满的水稻喜出望外
“撂荒地首年的收获,对比起熟地,确实有一定差距,但是沉寂这么多年,土壤肥力、种子的适应、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收成。相信经过多年的复种,耕作成绩不会低于以往的熟地。”当地的农业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受访时说道。
为了保障粮食种植增收,该镇由驻镇乡村振兴工作队牵头,倡议党员干部及单位职工有偿集资100元/人作为复耕复种启动资金,截至目前已成功筹集启动资金共计15.03万元,用来支持各村开展撂荒耕地水稻种植工作。
截至目前,新丰、前庄、旺村、联合等村委会均获得了帮扶启动资金,并已复种250多亩,待年底水稻收成时,受帮扶村委会将会对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及单位职工每人回赠15公斤大米,以此共享整治撂荒耕地带来的丰收果实。
“让党员干部‘动’起来,由‘被动整治’转变为‘主动复耕’,这是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的关键所在。”封开县长岗镇党委委员区振焕说。为确保撂荒耕地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封开县长岗镇构建起“跟进监督—问题反馈—督促整改—检查验收”的监督闭环机制。
肇庆市荣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与客商在豆尖种植基地观看豆尖
经摸排,全镇共有撂荒地1200多亩,具备复耕条件700多亩。为强化干部作风监督特别是党员示范带头作用,该镇牢牢抓住党支部这个关键,督促党委(党组)重点实施“党建促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战略举措,以党支部为单位,各支部书记为头部责任人,监督开展党员“爱心菜园”活动,各支部党员主动认领“一分责任田”,切实把各党支部从“门外汉”变为“主载体”。
数据显示,全镇撂荒耕地面积1283.17亩,已完成复耕949.75亩,其中复耕复种水稻200多亩,豆苗60亩,其他玉米,蕃薯等农作物600多亩,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在复耕复种期间,当地政府前后对土壤改良、绿色种植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让我们对种植水稻有了信心。”彭勇枝说,根据盘活整改的时间节点,当地根据气候选择种植了稻谷、玉米、豆苗、番薯等农作物,目前,目前有不少客商都前来田间地头洽谈销售。
让经营主体“参”进来,由“闲置耕地”转变为“增收宝地”,这是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的重要保障。
“我家之前荒下的地耕种条件差,面积不大,收益有限,荒废几年全是杂草,整理起来费时费力,由我们自行复耕根本不现实。”当地不少村民受访时说道。
如何让经营主体“参”进来,打破原先“自家田自家管”的固有模式,有效推动集中成片流转。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全过程,该镇纪委重点对土地范围、田亩数、付款方式、公开公示和是否自愿等内容进行严格监督,把土地流转方案纳入“四议两公开”内容,把流转决定权交由村民决定,营造阳光透明、公平公开的土地流转环境。
2022年6月13日,在镇纪委监督下,联合村举行撂荒耕地成片流转签约仪式,成功推动该村流转撂荒耕地150多亩,每年为农户带来土地租金收益7万多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