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广宁的“甜蜜经济”小小番薯干创造千亿产业
1997年开始在广州打工的黎世东,三年前,因为要照顾病重的母亲,回到了德庆县潭布镇拆石村。如今他已经是当地大旗山农产品加工厂的厂长,带领着村民们一同脱贫致富。
“我已经在家乡扎稳根基,再也不会走了。”黎世东说,如今的拆石村充满了希望,村民充满了盼头。
给村民带来希望的,正是潭布镇村民蕞熟悉不过的番薯干。今天,南方+记者跟随“2018外媒走读肇庆”记者团,来到潭布镇拆石村,了解一下村民是如何通过小小的番薯干创造出千亿产业。
潭布镇地处广东省的中部偏西,海拔900米,是广宁县17个乡镇中海拔蕞高的一个镇。由于常年积温20℃—21℃,气温偏低、土壤肥沃等独特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番薯的生长。因此,这里盛产个大味甜,清甜可口的优质番薯。潭布番薯具有糖份高、淀粉低、纤维少、味香浓、软滑可口等特点,是其他乡镇所产的番薯无法比拟的。
记者来到拆石村委会格坑村番薯种植基地,看到如今田里种满各个品种的番薯。“早朝种水稻,晚朝种番薯。既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创造了财富。”黎世东告诉记者,几年前村里的番薯滞销严重,村民只能忍痛用番薯来喂猪,渐渐地不少番薯耕地被丢荒。
“我们从小闻着番薯味长大的,看到一大片耕地变荒地实在可惜。”
从2017年起,广宁县潭布镇在中山市扶贫组的大力帮扶下,通过有效整合零散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链条扶贫模式,使“游击队”变“集团军”,彻底改变了农民以往那种单打独斗的低效率生产模式,让当地特色农产品番薯的产量得到大大提高。
潭布番薯干凭借着香糯软甜的独特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市场,占省内番薯干市场份额的80%以上,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番薯产业格局。“这金黄的番薯干,如今在我们的眼中就是‘金条’。”潭布镇镇长李如聪告诉记者,以往只能卖3到5元的番薯,如今可以制成售价20元的番薯干,村民们的生产劲头都很足。
2017年11月,中山市国资委联合帮扶单位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将早已废弃10年的原下垌自然村小学改造成番薯干加工厂。该加工厂建设规模为2600平方米,采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生产番薯干,年可加工番薯干3万斤,产值近50万元。“我和老婆都是在这里工作,现在收入比以往增加了二分之一。”黎世东说。
潭布的群众一直有种植番薯和加工番薯干的习惯,并在种植和加工番薯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好的实践经验。通过建设番薯干加工厂,使番薯附加值得到了数倍的提升,短短两年多时间就“扶”出了一个亿元产业,在脱贫攻坚路上先行了一步。
目前,潭布镇初具规模的番薯干加工销售专业社大约有26家,带动全镇和周边乡镇种植番薯2万多亩,年产番薯干7000吨,年产值近2.6亿元。
潭布镇计划在2017至2021年5年期间,全镇新建番薯良种苗繁育基地100亩,建设标准化番薯示范生产基地6000亩,新增番薯种植面积15000亩,年鲜薯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4.2万吨。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和资本优势,引进番薯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建现代工艺化番薯加工生产线条,对现有分散的作坊式加工企业进行分类整合,加大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升番薯产业的效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