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丨中国一冶承建的广东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园运营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现场直击丨中国一冶承建的广东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园运营
8月8日,中国一冶承建的广东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式开园投入使用,加快了肇庆新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成为肇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深圳吉阳、德尔西电子等8家企业已进驻园区,另有2家企业已签约。
项目以优质工程为施工标准,克服疫情和多雨天气、复杂地质环境带来的影响,分楼栋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现场组织周进度、月进度考核并进行红黑榜通报奖惩,促使各楼栋、标段之间形成对比赶超的局面。
项目团队仅用13个月就完成了项目的全部施工任务,高质量建造了包括7栋约20万平方米的电子工业标准厂房,以及综合办公楼、污水处理站等配套用房。
蕞终实现企业提前入驻,并获得业主单位发来的表扬信,称赞公司创造了肇庆新区速度,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产业园化集聚作出了新的贡献。
2020年11月28日,产业园项目在一片鱼塘及荒滩上开工。施工红线范围内淤泥软土分布广泛、淤泥层较厚,地面承载力较差;地勘报告显示多数地层缺失,持力层为微风化灰岩,存在斜岩,对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及质量控制极为不利。
针对这种情况,技术总工带队组织课题攻关,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桩基施工过程中,通过填筑施工平台、规划行走及打桩路线等方式:桩基础采用静压与锤击相结合的施打方式,与桩机手交流施打情况,交流经验;承台开挖采用钢板桩支护开挖,确保施工质量。
根据不同岩层情况,选用不同桩尖类型,合理调整桩机行走顺序,桩基施打顺序,将原定2个月的共6178根C8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桩机施工周期,缩短至1个半月完成。
桩基检测全部合格,项目申报受理了3项发明专利,得到了设计及建设监理方的一致肯定。
工程实施过程中,积极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7大项14小项新技术,应用突出的有: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通过BIM模型校核预留洞口的尺寸、位置、数量并分析洞口的合理性,从而减少因返工而造成成本浪费。
结合BIM模型和数据分析,实现对场内人员滞留提醒、分区人数清点等功能,从人员安全和用工管理两方面提升人员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打造高效工地。
工程开工前明确了创优目标,成立了创优领导小组和创优体系,编制了详细的质量计划和创优规划,制定关键工序、工艺质量控制措施,质量通病的防治办法。
工程从预控、构思、创新入手,编制工程创优策划书、质量管理办法、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深化设计图纸,使工程整体质量具备明显策划痕迹。
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施工,推行“技术先行、样板引路”,以样板指导施工。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三检制度进行施工。
项目已获肇庆市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奖,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正在公示期。
目前园区已交付使用,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德尔西电子、广州晶鸿电子、忠汇光电、旭日高新等8家企业进驻园区,其中,深圳吉阳、德尔西电子、晶鸿电子的全自动生产线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生产。
园区对标中小规模、成长性强的电子企业生产需求,兼具孵化器、加速器等功能,可以满足光通信、化合物半导体、5G、智能终端、半导体装备制造以及封装测试等电子信息产业细分领域企业的发展需求,为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优质“土壤”。
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采用高标准的智能化园区管理,用以承接深圳、广州、东莞等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地区产业转移为主,重点引进电子加工、半导体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产业类型,可为该领域的产业项目提供现成的、一整套的园区配套设施,为进驻企业快速实现产业升级提供良好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